小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各种生理指标正常,还指有正常的情感、态度、行为、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是当今天变迁社会的重要问题,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生理、心理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他们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切实的帮助,极易出现认同危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及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受到特别的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随机整群抽取市区某小学412人,其中男生201人,女生211人。

2.内容:在各班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试表的填写,要求被测试者当场交回测试表。

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C奎伊的有关学生心理问题的测试方法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每一调查表的内容根据常模换算表算成C分数。C分数为1-10分,分为三个等级,0-5分为A等,6-7分为B等,8-10分为C等,分别统计各类别的人数和百分率。A等表示没有该类问题,B等表示有一点问题,C等表示有问题。

1.在各种问题症状中,过度焦虑占51.02%,如加上有此倾向的,则达到80.8%,是各类问题之首。

2.品行障碍占17.5%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包括不服从、有反抗倾向、易发脾气、想驾驭别人、不合作等。

3.缺乏成熟感占51%,其内容主要有缺乏自信、缺乏恒心、对成绩不满意、太过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幻想等。

4.没有学习热情的占6.26%,主要表现为学习烦躁、缺乏动力、自我感觉学习无用等。

5.有问题行为的占9.71%,主要表现为逃离家庭和攻击其他同学。这类同学虽然占的比例不高,但引起的影响很大,应加强对这类同学的心理疏导。

三、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进入青春期,有的学生对长辈不敬,挑战规则,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对生活、学校负面看法增多,脾气变坏,态度蛮横,甚至逃学和离家出走。家长及教师深深受挫,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究其原因,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几个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青春期时身体发育加速,造成外形的显著变化,这是青春期的鲜明特点,学生不仅外形上变化大,体能激素变化也大,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变得雄壮有力,女性变得柔软灵活。这些生理变化会打乱青少年对自己身体固有的认识,使他们感到既神秘、尴尬而又不安,不知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及对待异性。教师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及引导,会出现青春期焦虑,导致注意力下降,精神萎靡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情绪起伏,对学习及成长造成障碍。

2.心理因素。人类个体自儿童至青少年时期,在认知发展上要经历如下过程:感觉动作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1岁)、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青春期以前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思维水平上呈现对感觉、动作或是具体经验的依赖,而到青春期则能进行抽象思维,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这个时期的学生从外形上像大人,而内心里还是孩子,依赖与独立的矛盾突出。

3.社会环境因素。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个体以外的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家长经历过改革开放以后激烈的竞争,而其教育方式又是传统的权威式教育,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升学期望又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退缩,不敢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告诉父母,只好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并用不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对娱乐、交友的正常需求。有的父母过于忙碌,生活节奏快,工作变动频繁,以至于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与管教。有的家庭关系紧张,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父母离异重组家庭,使孩子的归属感缺乏,内心孤独寂寞无助。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没有发展自我的机会及与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2)学校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尽量把校园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但家长对学生成绩有过高期望,并且又不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苛求学生的分数,教育市场化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屈就家长,重视学生的分数表现而不是依据学生的特点及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冲突,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缺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没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严重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科技革命带来了通讯业的高度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全球人共享资讯。学生更喜欢闲暇时在电脑上消磨时光,逛街时穿时尚而个性化的衣服,哼唱流行歌曲。毕业班被老师和家长监管得格外严格,能享受的休闲时光全部被挤去,对学习倍感无趣,不少毕业班在毕业考的当天就把课本、资料撕碎以泄愤懑之情。

(二)对策

1.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青少年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他们对自我形象的建立,师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能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好品格。班主任要从爱护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创造打开心扉的安全环境,鼓励他们敢于说真心话,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不妄加诊断,不忽视冷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打开心结,疏导情绪,找出对策。

2.加强性生理、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能坦然理性地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班主任要主动联络各种资源,如校医生、有关心理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配合他们对学生展开性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第二性征的出现,引导学生对有正确的价值观。

3.就毕业问题,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习压力。班主任要定期召开毕业班家长会,指导家长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成长及升学问题,不能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及人格培养。教育家长能全面看待孩子,多接纳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自己孩子的智力、学习成绩、兴趣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每次考试后,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考试成败,不要在升学上盲目攀比,而是找出提升空间和成长点,鼓励其以成长为目的,而不是以高分为目的,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

4.指导沟通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沟通能力能使人与他人形成亲密感,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提升自我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实现个人品格的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使他们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及异性的关系,有能力与他人恰当共情,分享感受,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异往;同时父母老师也要体谅学生要求独立、勇于进取的愿望,给他们探索的空间与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5.教学生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主动调整自己的观念、情绪,乃至学习能力,达到心境平和的目的。教师也可以教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疏导情绪的简单方法并随时调节。

6.管理好宏观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各级政府要努力监管好宏观社会环境,对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更要严格管理。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努力形成健康向上、自尊自强、友善乐观的良好心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