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解读橡皮综合症
咨询专家认为:橡皮综合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行为,是学习习惯不良的表现。
患有此症的孩子智力没有问题,有些孩子还很聪明,但往往精力过剩、坐立不安、做事分神、经常写错别字。“橡皮综合征”其实是孩子心理焦虑的反映
1、橡皮综合症成因
“橡皮综合征”的孩子智力没有问题,有的还很聪明,孩子们通过不断擦橡皮或拨弄铅笔、卷笔刀、塑料尺等文具磨蹭,表达内心的焦虑情绪。其原因说明了学习给予了他们太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大城市。现在的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内心的焦虑转移给子女,而学校升学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客观因素,也可导致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有加,为孩子尽可能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孩子的某些生理、心理功能退化。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胆怯,显得十分幼稚,甚至出现心理倒退现象,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橡皮综合征”仅仅是他们心理问题的一种表象。
2、橡皮综合症现象
“橡皮综合征”其实是孩子心理焦虑的反映,与小学生心理压力太大有关。
现代的小学生有一种坏毛病,喜欢不停地使用橡皮擦,直至将作业本擦破为止。还有的孩子离开了橡皮就无法做作业。据了解,这一被心理学专家称为“橡皮综合征”的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
3、橡皮综合症表现
他们往往躁动不安,做事不专心,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别字,或者将字写反了,如“手拉手”写成"毛拉毛"、“P”写成“b”、“6”写成“9”,家长教师指出后,一下子又改不了,所以需要多次用橡皮擦掉重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坏习惯。
4、橡皮综合症预防
(1)当孩子功课不理想时,家长千万不能有打骂、训斥等粗暴偏激的言行,这样更容易加剧儿童的心理紧张,使孩子的压力过大。
(2)应正面鼓励,同时进行说理教育,当发现孩子重犯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帮助孩子克服纠正。
(3)家长不要给刚上学的孩子买功能过多、高档豪华的学习文具,这样会分散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加上孩子的自控力不强,容易成为诱发“橡皮综合征”的外因。
(4)当孩子患有类似“橡皮综合征”的不良习惯时,家长可采用心理转移法进行纠正。让孩子做一些轻松、愉快学习,不要老是盯着孩子做功课。
(5)如果孩子的症状较严重,可请心理医生做系统的“脱敏训练”,或者自己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脱敏训练”。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应告诉他过多地使用橡皮会浪费时间,使作业本更脏,会受到教师的批评等。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家长该早早发现,提高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北京郭利方心理咨询中心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中心有资深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提供专业咨询,婚姻情感心理咨询,考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学生心理咨询,高考心理咨询等心理咨询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