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呵护 伴童成长】危险的“14岁”现象,父母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
“14岁”现象,不知道家长们是怎么看待的,可能家长们觉得没什么,只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过两年就好了。
可事实上“14岁现象”却极为危险,我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14岁孩子逆反心理最突出。
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儿,一定要和家长“对着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4岁现象”。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则骇人的新闻:14岁少年小肖在网吧刺杀了自己的父亲。报道中写道,小肖的作业本里有一道题: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你会怎么办?
他如此回答:宽容、沟通、交流。可以相信,他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也希望自己能与父母沟通。但是,当爸爸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扇耳光时,他没有说一句话。接下来,他向爸爸掏出了弹簧刀……
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说:“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分析认为:“与儿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他们更关注这些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刺激,而不是安全与否。”
还有一些初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14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1、自我感觉“长大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2、不成熟,讲歪理;
3、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4、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
5、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6、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14岁是最佳塑造期
尽管14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14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对孩子来说,14岁左右的年龄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关键期。14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家长应该怎么做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给孩子哪些引导和支持呢?对于这一年龄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叛逆、不听劝。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叛逆,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对待孩子叛逆的问题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
1、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
2、家长要认知自我、改变自我
在这一点上,希望家长能够重视起来。因为很多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不了解。甚至自己并不成熟,遇到事情并不能理性客观的去解决问题。
甚至有的家长自己也极端情绪化,没等孩子发脾气,自己就先发火了。那么家长这种不理智的情绪状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使孩子叛逆的导火索。
所以希望家长能改变自己,把控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3、陪伴是最好的爱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他们经常是处在混乱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
虽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像一个成人一样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失败的。
如果家长此刻能带着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陪伴着孩子,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温暖会让孩子的叛逆减少很多。
4、父母应留下一点自己的时间
父母关爱孩子,但不能成为孩子的保姆。上下学接送,孩子看书,自己陪读,一切围着孩子转,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父母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暂时把孩子放在一边。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利用这点空闲,夫妻间多交流与沟通,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
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养孩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