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都会有意无意的用听话、懂事,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孩子在学校听话吗?”这是老师从家长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家里的时候,家长也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听话,你要懂事。听话就会怎样(给你买玩具,给你看动画片,给你吃巧克力)不听话就会怎样(妈妈不爱你了,妈妈要走了,把你送给别人)家里的大人亲戚碰面的时候说起孩子也是会相互比较,看谁家的孩子更加的听话,更加的懂事。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来自于外界的评价,外界告诉他被表扬的就是好,被讨厌的就是坏。

所以很多孩子都知道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只要自己听话,懂事,对大人们察言观色,大人就会高兴,就会喜欢自己,自己就是安全的。家长们总是喜欢听话的孩子。而那些不听话的,叛逆的,反抗的孩子总是被批评和指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其实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知道自己需要在成人的照顾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们费尽心思的讨大人的欢心,为了得到大人的喜欢和赞扬,为了少受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的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听话、懂事”讨人喜欢的模样。

家长应该怎么做

“理想和现实中间有一道沟,你掉进去了是挫折,爬出来是成长。”

心理问题的乖孩子,常常是那种服从的,依赖性强的,看家长脸色行事的,没有什么主见的孩子。

问题显而易见:小时候没有主见,不够独立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的复杂的场景和情景越来越多,而父母能够有效的预见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自然心理问题就越多。

这样的孩子有很多种特征,例如听话,懂事,内向,不爱与人交往,与父母交流不多。

但很多的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内向,其实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并不是说只要孩子内向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父母如何教导孩子而又不会伤害到孩子?

肯定孩子的优点与长处。(每天夸孩子你真厉害肯定不行,孩子只会觉得你虚伪。比如孩子在路上帮助了一个陌生人,可以夸赞他的善良。)

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把十来岁的小孩独自放在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外国也不行,但一个不被父母打扰批判的房间应该并不难实现。)

释放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其实很像家里的宠物,宠物狗和宠物猫也需要经常去溜溜,孩子也是一样。(15岁以下的孩子其实就像是大型犬类,喜欢玩,喜欢蹦,喜欢跳,喜欢疯,这是他们的天性。)

当孩子获得很不容易的成功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孩子的成功来之不易,给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机会也来之不易。

给孩子一些独立完成的事情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期望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是有差距的。

当期望与现实相符时,人们通常会感到幸福,当期望与现实差距过大,则会产生心理问题。从小被过严要求的孩子更容易是后者。

世界上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热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可能表达爱的方式约孩子的接受方式错开了。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悲剧。

希望所有的父母们不要只顾宣泄自己的情绪,也不要总把:“爸妈都是因为爱你”

“都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才这么说”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孩子有问题大人应该主动提出来,帮助孩子改正,但也孩子有优点的时候也应该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