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行动 健康向未来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二)
阳光“心”行动
健康向未来
- ONE -
案例介绍
小奇今年13岁,正读初一。他从小胆子很小,不敢一个人睡觉,性格内向敏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批评,同学们也嘲笑他,甚至连他“最好的朋友”也笑话他,这让原本内向敏感的小林心理负担更重了,总担心被老师骂和被同学取笑,在家三天两头吵着不想去学校。他和爸爸说起这件事情,爸爸却让小林找找自己的问题。这让小林非常无助,他希望引起家人的注意,有一次,被爸爸批评后,小林一下子就爬到了窗户上,爸爸从窗户上把他拽下来后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还责骂他。小林在学校和家庭里都感受不到温暖,渐渐地,网络成为了他的避难所,他开始沉迷于玩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越来越无法自拔…
- TWO -
案例分析
01
家庭方面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爸爸生活,印象里父亲总是主观臆断,较少陪伴自己,父子之间缺乏沟通,自己成绩不佳时父亲会责备和批评。
02
学校方面
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批评,同学们也嘲笑他,甚至连他“最好的朋友”也笑话他,学业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加重其厌学情绪。
03
个人方面
进入初中后,内心敏感的小奇容易将成绩好坏归因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备,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世界,从中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 -
心理辅导小锦囊
强化自我控制
针对“网瘾”问题进行行为矫治,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和奖励办法,并将目标具体化。规定上网时间,主要运用“自我强化控制”的方法进行管理,让小奇在自我控制中做到一个心理暗示:网络不是万能的,学习才是目前重要的事情,同时让家长和同学监督。
制定奖惩方案
戒掉网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家长和小奇签订时间管理奖惩办法,如果按要求达成可以满足他的愿望,若没有达成将受到一定惩罚。家长要积极配合,以身作则,进行有效监督和合理控制。
提升自己
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舞蹈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优秀;
倾听与关爱
与父亲沟通,让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行为背后的情绪、想法、需求是什么,心理需求本身没有对错,多谈及感受和想法,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关心孩子的,有正向的感情才可能拉近关系。
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
鼓励小奇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改变某些偏见与行为方式,从改变中领悟。平时要多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要多培养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这些有助于淡化网瘾,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 FOUR -
案例小结
像小奇这样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自我成就感以及外界的关爱,于是上网寻求关注和理解,寻求不真实的慰藉,网瘾便逐渐形成。很多时候,看似“不乖”的行为背后可能是孩子的自我心理调节和防御,我们应接纳孩子的需求,基于正确引导,不要轻视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网络成瘾时,建议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或者拨打青少年权益维护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共同帮助孩子走出网瘾的“魔掌”,找到对待挫折和逆境的正确方法。
青年信箱等你来信
青年的困难 是团团的努力方向 青年的建议 是团团的智慧之源 结合湖北共青团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三联五助”行动,“青春咸安”特别开设了“青年信箱”专区,征集青年建议、倾听青年声音、回应青年诉求帮助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什么问题、困难或者解决建议、方案,统统都可以投递到“青年信箱”。 期待你的来信 期待你为团团的工作建言献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